腾讯开启最强回购!港股年内回购超600亿,什么信号?小米、京东齐发公告

2022-09-27 08:35:00 来源: 网络    阅读量:17296    

港股回购热浪来袭!

腾讯控股宣布于9月26日回购125万股股份,回购价格由273.2港元至287.4港元不等,总耗资约3.53亿港元。这是腾讯连续第26个交易日回购,年内累计回购次数达63次,回购金额达191.6亿港元。同时创下今年港股最高回购金额和腾讯历史最高回购金额。

同日,小米集团、京东健康、长实集团等公司也发布回购公告。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9月26日,港股已有196家上市公司年内回购股份,同比增长32%;回购总额608亿港元,同比增长135%,较去年增长近60%。

那么,港股市场如此大力度的回购释放了什么信号?

腾讯控股回购金额为历史最高。

腾讯控股宣布于9月26日回购125万股股份,回购价格从273.2港元至287.4港元不等,总成本约为3.53亿港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腾讯控股已经连续26个交易日回购,年内累计回购次数达到63次。累计回购股份数量达5631.44万股,回购股份金额达191.6亿港元,远超去年全年回购金额26亿港元。这一数据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最大的一笔,也是腾讯有史以来回购金额最大的一笔。

有市场人士指出,腾讯大规模回购显示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的信心,持续回购有助于恢复二级市场人气。腾讯股价近期低位震荡。如果短期价格维持在当前区间,后续公司可能仍有回购动作。

观察腾讯控股年内股价走势,整体处于震荡下跌状态。截至9月26日,腾讯控股收报每股283.2港元,总市值2.72万亿港元。其股价年内累计下跌35.8%,与2021年747.15港元的高点相比,累计下跌超过60%。

港股回购金额同比增长135%。

9月26日,多家公司在HKEx发布回购公告。

小米集团当日回购260万股,回购价格为9.73-9.75港元,总耗资约2533.4万港元。

当日,京东健康回购22.03万股,回购价格为45.4-46.95港元,总耗资约1015.4万港元。

长江实业集团同日回购437.45万股,回购价格为47.25-51.05港元,总耗资约2.12亿港元。

ESR当天斥资1506.4万港元回购75万股,回购价格为每股19.74-20.55港元。

中海油以9.98-9.56港元的价格回购1998万股,耗资1.96亿港元。

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9月26日,港股已有196家上市公司年内回购股份,同比增长32%;回购总额608亿港元,同比增长135%,较去年增长近60%。其中,腾讯控股和友邦保险的回购金额位列年内港股市场前两位,均超过150亿港元,分别为191.6亿港元和168.37亿港元。汇丰控股、小米集团-W、长城汽车、长实集团、中国燃气、中国移动、太古股份A和姚明生物年内回购金额分别排名第三至第八。

如此大力度的回购释放了什么信号?

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所执行董事傅饶认为,港股经历过几轮回购,都是在市场出现明显下跌、估值达到低位的时候发生的。随着市场和估值的进一步下跌,上市公司的回购将继续加强。

兴业证券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,2008年以来,港股市场经历了5次完整的回购潮,均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下跌,估值已处于较低水平。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负相关。大规模的企业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的底部,后续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。

兴业证券的张益东认为,以史为鉴,回购潮可能是未来股价上涨的先行信号。自2008年以来,港股经历了五轮公司回购,都发生在熊市。恒生指数价格与公司回购数量呈负相关。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的底部,随之而来的是一波上涨行情。

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博近日表示,今年港股回购数量创历史新高。主要有两个原因。一方面,整体港股被极度低估,包括恒生指数也处于历史低位。因此,产业资本开始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回购,因为在目前的位置,公司整体已经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率。另一方面,近期减少投资资本的现象明显,使得上市公司有很大动力通过回购来维持上市公司的股价。回购对于上市公司维持股价是非常积极的。但由于全球加息周期,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下,港股可能仍会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。

对于港股市场的判断,CICC最新的研究报告表示,预计短期内市场将继续盘整,但可能在当前水平再次显示抗跌性。建议投资者关注海外和国内政策的潜在变化,这有望成为市场反弹的催化剂。在投资建议方面,鉴于目前的宏观环境,认为提供现金流确定性的板块仍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比如分红带来的确定性,或者可预测的经营性现金流带来的确定性。所以推荐高分红标的,比如一些公用事业、能源板块。此外,还建议关注估值折价的优质成长板块,如汽车、医疗、部分互联网和消费板块。

关键词: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